淮南市坐落在安徽省的中北部,是一座1952年建市的年轻城市,美丽的淮河穿市而过。说起淮南,以前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一黑一白:“黑”指这里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白”指这里是中华美食豆腐的发源地,八公山豆腐驰名中外。但现在,人们更习惯称淮南是“七彩淮南”。如今的淮南,经济建设高速腾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教育事业始终保持快速、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更是异军突起,少儿艺术享誉安徽、蜚声中国,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都说学前三年,关系一生。发展学前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长期以来,“入园难”、“入园贵”成了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给孩子们一段幸福时光?淮南人给出了让社会满意的答案:逐渐健全的教育立法为学前教育保驾护航,专项资金为学前教育“撑腰”,“学前教育资助券”让所有的花儿都有了怒放的理由,还有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教育局局长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学前教育领导小组,有一批经过培训的专业幼教队伍……随着《淮南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不断推进,淮南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公办幼儿园设施设备得到更新,教师的工作环境逐步改善,保教质量逐年提升,学前三年入园率不断提高。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园并举、城乡幼教共同发展、幼儿教育特色鲜明的发展局面。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43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0所、民办幼儿园390所,在园幼儿5157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8%以上。
教育立法破解教育难题——从教育蓝图到教育立法,淮南教育走上了一条依法治教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淮南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等地方法律法规,为学前教育保驾护航。
1984年,淮南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城市”,享有地方立法权。摆在这座年轻的工业城市面前的教育难题很多。面对如何保护中小学校不动产、如何解决孩子的学前教育等等教育难题,淮南市立足人民群众期盼,充分发挥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切实加强教育事业立法,健全完善相关法规体系,为淮南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2003年1月1日,淮南市第一部地方教育法规《淮南市中小学校不动产保护和管理条例》颁布施行。2009年9月1日,《淮南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 》颁布施行。2012年2月1日《淮南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颁布施行。

《淮南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的颁布施行,对淮南人尤其是对淮南的孩子们来说,是件大事。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淮南市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但学前教育仍存在总体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布局不尽合理、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为较好地规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关系、新问题,结合淮南市实际,有必要制定一部学前教育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保障全市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淮南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解决了淮南市学前教育面临的许多难题。例如:淮南市发展学前教育工作到底由谁来管,怎么管?《条例》中明确规定:学前教育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学前教育实行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以县(区)为主,分级管理的体制。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学前教育的规划建设、布局调整和管理工作。这些规定,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定位和政府的责任。一个幼儿园需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通过审批?学前教育机构如何审批?对目前一些不符合审批条件的学前教育机构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对学前教育机构有哪些扶持政策?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有什么政策?诸如此类的问题,《淮南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条例》的制定,把淮南市学前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为淮南市的学前教育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淮南市教育局的负责同志这样解读《淮南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这部专门的地方性法规。
为给学前教育“撑腰”,淮南还出台了《淮南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使用范围、奖补条件、补助标准、申报与拨付程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以增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促进学前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根据规定,市级财政每年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县(区)级财政也设立每年不少于300万元的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主要包括新建公办幼儿园,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城市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举办的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评上省级一类幼儿园等七类奖补的标准。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专款专用。2011、2012年度,淮南市共用于学前教育项目建设的财政资金总投入达24658.4万元。
每朵花儿都有怒放的理由——充分发挥省、市级一类幼儿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力争每个乡镇建设1至2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让每朵花儿都尽情怒放。
曹庵镇是淮南市的“南大门”,全镇辖11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2万。这里民风淳厚, 田园风光秀丽,民俗文化独特,千亩桃园、万亩草莓盛名远扬。2012年9月1日,对曹庵镇人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尤其对那些今年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更是节日。这一天,淮南市田家庵区第二幼儿园分园——曹庵镇中心幼儿园正式开学报名。一清早,就有许多家长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来到中心幼儿园,看到布置一新的幼儿园,家长们情不自禁地赞叹:“名牌幼儿园就是不一样,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上城市幼儿园,我们的孩子赶上好时候了。”
曹庵镇中心幼儿园是田家庵区第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近年来,淮南市把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加快农村幼儿园发展被摆上重要日程。作为安徽省一类一级幼儿园的淮南市田家庵区第二幼儿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曹庵镇中心幼儿园完全按照二幼本部省级一类园的要求,本着“一园两牌”的模式建设,实现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目前,已开设3个教学班,招收幼儿120名。
为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除了像曹庵镇中心幼儿园那样直接办成省一级一类幼儿园分园外,淮南还充分发挥省、市级一类幼儿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将优质园与薄弱园、公办园与民办园、城市园与农村园结对帮扶,定期举办观摩交流、专题讲座、开放日等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以田家庵区为例。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与田家庵区钟山幼儿园开展了“城乡联手,结队帮扶”的活动,通过定期交流培训,联合教学研讨等形式,不仅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钟山园的教育教学水平;田家庵第一幼儿园与祁集中心学校学前班教学点结对子以来,田一幼根据该教学点刚刚创立不久,教学和管理经验匮乏的特点,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详细地介绍了幼儿园管理、室内外环境布置及日常教育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对祁集中心学校学前班教学点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田家庵区第二幼儿园在教学观摩月期间对手拉手结对园敞开大门,来自淮南市毛集机关幼儿园、凤台县小红帽幼儿园、淮南市锦程幼儿园的30多位老师参加了观摩活动。结对帮扶活动使优质幼儿园的新理念、园务管理的好经验及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得以传递、放大,促进了全市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办园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同在蓝天下,淮南市的教育公平在特殊的群体面前,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淮南人制定了“学前教育资助券”方案,对困难家庭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资助采取发放学前教育资助券的方式进行。资助对象为淮南市户口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居住地)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须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许可,并与县区教育局签订普惠协议书)的,符合条件的3—6岁在园幼儿,均可列入受助范围。按照每生每年不高于700元的标准资助幼儿就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资助资金由市和县(区)财政按6﹕4比例分担。幼儿园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5%比例的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
无论城乡,幼儿园数量不多,尤其是公办园不够多是“入园难”“入园贵”成因之一。在城乡大力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同时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新办一批公办幼儿园,扩大现有公办幼儿园的办学规模,都被列入《淮南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至2013年底,全市将新建、改扩建117所幼儿园。这其中,将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力争每个乡镇建设1至2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学前教育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建园;暂无条件建独立园的,可利用村级小学富余资源设立附属园,实现“村村覆盖”。
塑造最珍贵的艺术品——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规范办园行为,实施科学保教。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在淮南,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孙明霞老师不是雕刻家,却会塑造最珍贵的艺术品。孙明霞老师就是雕刻家,她能把自己的名字镌刻进每一个入园孩子灿烂的笑容中,镌刻进她所工作过的每一所学校,镌刻进与她朝夕相处的每一位同事的心里,光阴的利剑削不掉,岁月的风雨蚀不去。” 这是“至高荣耀——2012年教师节晚会”给孙明霞颁奖时的颁奖词。2012年9月10日,教育部组织举办的“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淮南市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孙明霞光荣当选。教师节前夕,孙明霞等“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受到了温家宝、李长春、刘延东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孙明霞从1986年走出校门、迈进幼儿园大门那一天起,就一直和孩子们在一起。26年来,她以园为家,甘于奉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她热爱幼教事业,对家长和幼儿满腔热情,每天清晨站在园门口笑迎每一位家长、幼儿和教师,对幼儿奉献一片真挚的爱。她创意编排的《亲亲茉莉花》、《唱起黄梅跳起舞》、《我们都是好朋友》等10个幼儿舞蹈连续10年在国际国内荣获大奖,并先后赴新加坡、、美国及香港等地演出。她指导的两位青年教师被教育部连续两年派往香港、澳门担任教学指导工作。她曾经在田区二幼、三幼、四幼、五幼和市直幼工作过,人们都说她是“走一点,红一块;走一线,红一片”,所带领的5所幼儿园有4所被评为省一类园、1所被评为市一类园。孙明霞曾获“全国十大杰出园长”、安徽省“江淮十大女杰”、“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所在单位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幼儿教育是一项美丽的事业,这项塑造最珍贵艺术品的美丽事业需要像孙明霞这样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扎实工作、勇于创新的幼儿教师。淮南致力于强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成效显著。
全市各县区都结合实际,制订了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田家庵区采用了稳步发展、逐年递增的准入方式,连续两年面向全市招考50名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潘集区、凤台县根据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需要,采取联合招生培养、向社会招考的方式,补充教师队伍。八公山区、大通区从小学富余教师中安排转岗培训来充实幼师队伍。毛集实验区、谢家集区采取幼儿园自主招聘和政府代为招聘两种方式弥补教师不足。
淮南市教育局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2011年5月举办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全市56名民办幼儿园园长参加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促进民办学前教育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2011年11月,组织实施了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淮南市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培训幼儿园园长、转岗教师、骨干教师等各类项目120人。2012年,选派50名幼儿园骨干园长和1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到省内外高水平师范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参加为期15天的短期集中培训;培训在职转岗教师200人,保育员200人。

2012年5月31日,淮南市“幼教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市直幼正式举行。 淮南市“幼教名师工作室”旨在培育幼教名师,引领幼儿教育发展,提升幼教内涵,从而推动学前教育在互动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幼教名师工作室”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淮南市的幼儿教育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规范办园行为,实施科学保教,在淮南,也已是家喻户晓。为营造全社会高度关心、重视学前教育的浓厚氛围,形成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不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淮南市还通过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采取在城市主要地段拉设横幅、设置展板、发放宣传册、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让市民对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科学保教、规范办园等有详细了解。
每一次突破都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淮南少儿艺术一路飘香,成为安徽省继“黄梅戏” 、“花鼓灯”之后的第三大特色文艺,为淮南赢得了“中国少儿艺术之乡”的美誉。“淮南少儿文化现象”的背后,是淮南各幼儿园的特色办园。
淮南人有两个自己的节日,一个是豆腐节,一个是少儿艺术节。当你踏上淮南大地,从繁华的城区到偏远的农村、矿山,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少儿艺术的欢乐。淮南少儿艺术的蓬勃和繁荣表现在一种大普及格局。2011年7月20日,第25届安徽省少年儿童音乐舞蹈器乐大赛之舞蹈比赛在位于合肥市举行,淮南市共有3支队伍参加,精彩的表演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全部获得一等奖。
近些年来,淮南举办的大型少儿艺术活动连绵不断,精彩纷呈。2004年,淮南市成功举办了中国少儿舞蹈艺术节;由中国文联、中国妇联、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淮南国际少儿艺术节,从2007年至今举办两届,盛况空前、影响深远;2009年,中国•淮南国际少儿艺术节少年儿童书画展暨盛世典藏大赛如期举办;第三届中国•淮南国际少儿艺术节于2011年7月举办,来自世界和祖国各地的少年儿童汇聚淮南,共享文化欢乐。

淮南市少儿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崛起、腾飞三个阶段。这和全市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淮南市青少年宫的诞生推动了少儿艺术大发展;到了90年代,少儿舞蹈艺术迅速崛起。以田家庵区一幼、二幼、五幼为代表的幼儿园,坚持走特色办园之路,《火火的蝴蝶结》、《数高楼》、《今儿真高兴》、《向前冲》、《小喇叭吹起来》、《我真棒》等一大批幼儿舞蹈获得了极大成功。田家庵区少儿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全市少儿艺术的全面发展。淮南市幼儿舞蹈节目连续三年在全省破格荣获三届“特等奖”,博得全省文艺界、教育界专家高度关注和赞誉。1999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来淮南考察工作时,对淮南少儿艺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田家庵区第五幼儿园,他专门题词:“重视幼儿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每一次突破都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2001年以来,淮南市少儿舞蹈进入全面发展新时期,在全国和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其间,涌现出田家庵区三幼、市直幼儿园等一批名校名园,在全市形成一个“大兵团”作战的宏大场面,不仅领先于全省,而且跨进了全国先进行列,真正成为淮南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多年来,淮南市坚持走特色办园之路,倾心打造少儿文艺品牌,少儿文艺事业获得大面积丰收,少儿艺术成就卓著,一批优秀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形成了非常奇特的“淮南少儿文化现象”。 淮南少儿艺术发展项目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评审,并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被文化部、财政部初步确定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教育规划纲要从颁布到落实,一幅幅美好的教育画卷正在江淮大地徐徐展开。让所有孩子都有一个美丽的童年,让他们一生的幸福从这里起步。淮南,正以更开放的胸襟、更务实的干劲,乘风破浪,迎接学前教育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