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两基”工作
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省财政厅
(2012年12月19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省财政厅作一发言。
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实投入政策,积极保障“两基”工作,全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以来,投入305亿元,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支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纳入民生工程,投入26亿元,支持完成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任务;2007-2009年,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32亿元,彻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历史遗留问题;2009年以来,投入130亿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民生工程,加固、重建校舍2428万平方米;2010年以来,投入41亿元,支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财政资金的持续有力支持,为普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降低青壮年文盲率、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今天,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既是总结表彰会,更是工作动员会。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支持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上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服务保障。
一、完善投入政策,均衡配置资源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央加大教育投入的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投入政策,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力度,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要努力实现县域内学校之间资源配置均等,落实县级政府义务教育发展主体责任,依法保障教育投入,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保证县域内学校办学条件基本相当。要支持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均衡合理配置,加大教师培训、信息化建设、图书仪器配备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
二、优化投入结构,突出保障重点
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不断优化教育投入结构,着力支持解决当前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导向,优化投入结构,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要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保障落实配套资金,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学仪器和附属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强城乡经济困难家庭寄宿生资助工作,确保“一补”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投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全面落实我省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按普通学校五倍标准执行的政策,积极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三、强化经费管理,提升保障水平
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把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同促进义务教育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管理手段,积极构建规范高效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科学理财,注重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要强化绩效管理,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使用和政策落实的绩效评价制度,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加大重大项目立项评估和支出绩效考评。要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支持义务教育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切实通过财政对改革的支持,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