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皖北大平原上的宿州市,人们立即会联想到苍茫大地、金戈铁马、征战杀伐。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地,是刘项争霸的决战地,也是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的主战场。 其实,宿州大地的历史文化同样源远流长,闪耀着精神思想和文学艺术的光辉,且不说先贤孔孟诸子游学足迹遍布其间,单是“中国书画之乡”的美名,就足已令人赞不绝口。
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不断发展。宿州的教育工作者自觉地肩负起历史的责任,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强化校本教研,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他们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学校文化建设,锻铸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文化育人的战略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宿州市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暨学校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活动
2012年10月27日,宿州市教育局在萧县中学召开了全市学校文化建设研讨会,对前一时期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和交流推广,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继续扎实开展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强化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文化认同感的培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丰富学校活动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构建课程文化,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学校文化建设的热潮在宿州大地上涌动、升腾,成为宿州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亮点。
文化:一所学校的灵魂
学校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体现在思想、精神、礼仪、制度、环境诸多方面,渗透于校风、教风、学风各个层面,既有实体的显性的物质文化,更有抽象的隐性的精神文化。良好先进的学校文化,有赖于长期的培育和呵护,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灵魂,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

砀山县实验小学“花枝绰约扮梨乡”课程文化创作表演
宿州市教育局把学校文化建设上升到教育发展的战略层面,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提出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用几年时间,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教育科研,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沉下身,静下心,不搞一阵风,杜绝形式主义,真正把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植根于教育的沃土之中。
从2009年开始,市教育局就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基本掌握了全市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2010年,市教育局组成考察团,先后赴山东、四川、重庆、江西等地,虚心学习借鉴外地学校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在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召开全市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出台了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暨创建特色学校的实施意见,把2011年定为“全市学校文化建设年”,力争用2年时间,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的特色学校;2012年,又紧锣密鼓地开展“全市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计划创建20所市级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进一步巩固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果。

砀山中学举办学校文化艺术节
随着全市范围学校文化建设的广泛开展,各校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校历史文化发展现状,纷纷制定出学校文化建设的近期和长远规划,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建设,涌现了一大批好成果、好典型。市教育局先后在泗县二中、萧县黄口一小、砀山县实验小学召开了三次现场会,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市教育局先后举办“宿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暨学校文化建设校长论坛”、“宿州市校本教科研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宿州市推进素质教育暨学校文化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不断拓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外延,提升广大教师的文化自觉,还举办了全市首届优秀校刊校报、校本教材和优秀社团评选活动,在《宿州教育论坛》专刊发表经验交流文章,开展全市学校文化建设互查互学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氛围。

千余名学生团体表演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为把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引向深入,市教育局适时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即完成四个转变:在理念上,实现从追求立竿见影向立足循序渐进转变;在工作重点上,实现从注重局部装饰向突出主题转变;在推动力量上,实现从依靠行政指令向集思广益、全员参与转变;在工作体系上,实现从物质文化建设向体现内涵发展转变,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形成鲜明的特色、持续的影响力和长久的生命力,切实体现育人的功效。
特色:学校文化的生命
在学校文化建设推进之初,宿州市教育局就明确提出,学校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绿化美化校园,也不是随便张贴几条标语,喊出几句口号,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挖掘学校文化的深厚内涵,拓宽学校文化的丰富外延,力求一校一品,创出特色,力戒千篇一律、形式主义。

泗县一小师生同台展示素质教育暨学校文化建设成果
宿州丰厚博大的人文历史,为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丰厚坚实的土壤,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纷纷涌现,成为皖北大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砀山中学的学生社团活动,萧城一中的书法活动,萧县黄口一小的循环日记和手抄报,宿州三中的精细化管理,灵璧三中的多元化办学,泗县二中的德育超市,灵璧县渔沟中心校的百人画钟馗,泗县黑塔小学的花样跳绳,泗县草庙中学的象棋文化——纷至沓来,馨香四溢,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宿州二中师生在宿州市第四届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团体太极拳
步入百年老校灵璧中学,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美丽的“九园一院”:九园是钟馗园、虞姬园、奇石园、桂花园、樱花园、月季园、银杏园、百花园和百草园,一院是学校的前身正学书院旧址,门前矗立着一尊高大的孔子塑像。百米文化长廊、紫藤榭、步云亭、二桥映月等十大景点,分布在校园的各个地方,供莘莘学子读书或小休,这里步步是景观,处处有文化,历史与现实交融,人文与自然合一,环境文化滋润人、感染人、哺育人的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宿州二中由始建于1940年的崇真中学转化而来,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形成了学校独特而深厚的文化传统。学校以“崇真”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核心,提出“诚以正心,学以至真”的校训,要求全体师生说真话,做真事,为真人,养浩然之气;求真学,探真知,学真才,做求真之人。校歌《向着未来进发》,由著名词作家阎肃作词,著名曲作家羊鸣谱曲,自2005年开始传唱,是每一年国庆合唱比赛的必唱曲目。每天校歌都在校园上空回响,激励着莘莘学子团结、勤奋、求真、务实、开拓,向着美好的未来进发。同时,学校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风:以真育美,和求至善;教风:修德求真,精研乐教;学风:乐学进智,敏行日新。校训,校歌,加上“三风”,构成了学校精神文化的系统和主体,以此为源,渗透到教育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既为学校发展注入汩汩清泉,又使教书育人有了精神依托。

宿州市校本教科研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论坛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丰富的课程文化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在课堂内外架设了一道桥梁。萧县中学在构建课程文化方面,坚持多元化的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育路径,不断增强课程文化的张力,促进学生生动全面发展。学校树立“德育为先导,课堂为核心,文化为支撑”的三大理念,组建“学育中心,课研中心,文化中心”三大行动机构,打造“应势而施的教育,情动开放的课堂,心灵融通的成长”三大特色,形成“教学核心,德育激发,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学校建立了多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科技教育基地中国科技大学,农业生态教育基地梅村生态园等;开设了多种校本课程,有书法、绘画、太极拳、健美操、二胡等;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励志远足、青春风采形象大赛、英语书写比赛、趣味数学比赛、水火箭发射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创造性地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成长教育课程载体——师生手拉手成长记录册:青春的光芒——我的高一;思想的力量——我的高二;花开不败——我的高三。在这里,学校文化不再是一种刻意塑造的符号,它已经融入学校生活的所有领域,和学生的学习成长密切相关,成为花季时光的美好印迹,甚至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育人:学校文化的根本
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给中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是育人——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宿州市教育局把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与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内涵、推进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一切着眼于学生,一切围绕着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考量学校文化建设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
泗县大庄初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精心培育校园感恩文化,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用名人感恩故事对教学楼、宣传栏和教室作了精心布置,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广播室广泛宣传感恩教育活动,要求师生共同读经典,明礼教,唱感恩歌,做感恩人。学校就感恩促学向家长发出公开信,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为父母、为老师、为社会做感恩事活动,开展“感恩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坚持不懈的感恩教育,校风学风有了明显的提升,广大学生增强了感恩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迸发了理想火花,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老师的培养、社会的关爱,必须认真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回报他人,这样的人生才具有美好的价值。
萧县黄口一小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重新审视学习文化建设,确立了“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学校文化建设战略,着力加强校园动态文化建设。学校以“五好班级”、“十佳队员”评选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对学生品德思想、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为突出班级文化特色,学校先后培育了古诗文诵读特色班、书法特色班、宋词诵读特色班等特色班级,并适时培养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如今,以“科学,民主,人文,开放”为特征的校园氛围,老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已在黄口一小形成并深化。
砀山县实验小学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突出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学校开设了竖琴、电子琴、古筝等兴趣课程,每月都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节日,3月是心情节,使孩子学会快乐;4月是体育节,使孩子注重健康;5月是艺术节,使孩子提升气质;6月是读书节,使孩子丰富知识……同学们人人参与其中,个个收获成功。学校不仅评选三好学生,也评文学小博士、数学小精灵、科学小能人、勤劳小蜜蜂、爱心小天使、进步小明星、舞蹈小行家、体育小健将等,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人生的丰富多彩和成长的快乐幸福。

宿州市埇桥区小学生在表演集体舞
泗县二中鲜明地提出“文化立校”的口号,以“和雅”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深入开掘其丰富内涵。一是倡导“百善孝为先”。学校组织师生广泛收集中华孝文化材料,并编印成校本教材,通过评选校园“十大孝星”树立孝亲敬老榜样。要求学生上学时向父母长辈道个别,放学见到父母长辈问个好,经常给父母长辈捶捶背、洗洗脚,向父母长辈赠送生日礼品,做到孝敬有礼物、关心有行动、祝贺有笑声,使孝亲意识长驻心间。二是倡导“家和万事兴”。在学生中开展助人为乐、礼尚往来、宽容大度、厚德载物教育,宣传谦恭受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的理念,要求师生昂扬不张扬、竞争不斗争、对话不对抗,开展“讲学习、比进步,讲工作、比贡献”活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和衷共济的人际生态。三是倡导“礼达显涵养”。把礼仪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结合起来,寓礼仪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各科教学之中。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实,开展“互敬爱,互问好”、“讲秩序,讲卫生”、“正形象,正行为”等文明礼仪系列教育,举行礼仪品德先进个人评选、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树立文明礼仪新形象。礼仪品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言行举止更加文明,行礼、问好、微笑、点头致意在学校蔚然成风,使心与心的距离更近,让校园变得更加和谐温馨。
馥郁书香浸润莘莘学子,优良文化哺育一代新苗 。绽放在宿州大地的学校文化之花,必将更加灿烂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