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郡故址 ,泗水旧治。淮北这座有着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城,近几年在普通高中教育领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百强中学”、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优秀生源基地,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个人最高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机器人足球项目比赛第一名……在一个个鼓舞人心的荣誉背后,清晰地折射出淮北教育跨越式发展轨迹:优化、整合、扩充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以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更是促进了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成长。淮北的高中教育已经走出了一条规模和质量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并为服务淮北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人为本:高中内涵式发展的本质
近年来,淮北市教育局对办学质量不高、生源不足的3所普通高中,采取停招转办义务教育或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措施,集约教育资源做大做强优质普通高中。2011年,淮北市投资2亿元、占地300亩的市实验高中新校区顺利投入使用;规划占地400亩的淮北一中东校区建设前期工作目前业已启动。随着濉溪县孙疃中学跻身省级示范高中行列,淮北市已拥有省级示范高中8所,市级示范高中10所。全市70%以上初中毕业生都可就读省、市级示范高中,全市8所省级示范高中招生人数去年突破万人大关,让大多数学生都能享受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目标已经实现。
伴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扩大,新的问题开始显现,那就是如何从增加数量到提高质量,进而推动全市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中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摆脱高中阶段学校之间低层次竞争的法宝。”谈到高中内涵发展,淮北市教育局副局长渠晓峰深有感触,“我们认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本质概括起来是四个字——以人为本。”

淮北一中校园全景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满足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用开放性、发展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个价值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淮北市各高中纷纷出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管理方案,老师们在方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积极贯彻落实。例如淮北一中的地理老师们在上到“生态农业”这一课时,就带领学生到淮北市烈山区“洪庄农业生态科技园区”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生们亲身体验了园区的高科技生态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他们被眼前的一幅幅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美景所吸引,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回来之后,每名同学都上交了一份实践报告,谈收获,谈感悟,谈未来,有的甚至还谈了自己的设想,为园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其中一位同学还撰写了一篇通讯:《塌陷出来的奇迹》,发表在《淮北广播电视报》上。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将课内与课外连成一体,将书本与实践熔为一炉,让科学与文学相得益彰,同学们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在亲身体验中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淮北市高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构建了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主体的实践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使淮北的高中生们能够在宽松有序的学习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升入高校后状态好、潜力大、后劲足,深受高校的好评。
师资建设:高中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在淮北的高中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淮北名师”和“名师工作室”。每一位高中老师谈起“淮北名师”无不崇敬,谈起“名师工作室”又无不向往。“没有名师工作室的学校,在淮北不算名校!”在淮北市教育局局长岳军芝看来,名师工作室就是好学校的保证。

名师们切磋技艺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淮北市教育局从2010年起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淮北市教育名师工作室是以优秀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非行政性工作机构,由同一学科领域骨干教师共同组成,旨在搭建全市校际之间、不同学校同一学科之间以及淮北市与外地先进地区学科教研、学术交流的平台,每三年为一个周期。截至目前,淮北市共设立了12个教育名师工作室、6个提名候任名师工作室,共拥有首席名师、名师、提名候任名师155名成员,淮北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遍及淮北城乡,点、线、面结合发挥名师效应,有效提升了全市教师整体素质,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淮北市教育局设立了专项业务经费支持名师工作室发展,每个淮北名师工作室第一年将获得3万元的活动经费,以后每年给予2万元经费支持。在此基础上,淮北市教育局继续加大对淮北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经费投入力度,从今年起,为每个淮北市提名候任名师工作室下拨1万元经费。
“照亮他人,成就自己”,作为淮北市教育科研的排头兵,淮北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高度重视自身师德修养、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工作室已然成为教育精英的“蓄水池”、未来名师的孵化地、教育良方的出产地、师德正气的激发地。各名师工作室都制定了成长规划,注重学习型工作室文化建设。目前,淮北教育名师队伍中有10人取得“特级教师”称号,37人获评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7人在市级以上教学大赛中获奖,全体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8篇、承接省级以上课题15项。
在淮北市教育局的统一规划下,教育名师工作室已建立了完整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评价准入、考核激励机制。各名师工作室利用各自的平台和优势,积极开展合作研讨、教学科研活动,引领带动全市教师提高业务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淮北名师已经成为展示淮北教科研水平的一张张名片,全面展示着淮北教师风采。
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现有名师共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700余节,开设各类讲座、报告200余场,送教下乡230人次,在全市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市形成了人人争当教学能手、校校推崇教育名师的良好局面。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教育名师们的培养带动下,成长为淮北教育的中坚力量,其中38人成长为淮北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9名教师获全国教学比赛特等奖、一等奖,17名教师获全省优质课一等奖,获淮北市级一、二等奖的达80人次。各名师工作室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23所,受益教师逾万人,许多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在淮北教育名师的感染、启迪下,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专业化成长步伐明显加快。
校园文化:高中内涵式发展的灵魂
“我们把望远镜对准夜空,观测遥远的星球;我们把目光聚在天上,发现星星耀眼的光芒。我们是一群探索者,从不畏惧路途的坎坷。仰望星空,你的心灵会更加广博!”这是写在淮北一中天文社宣传海报上的一段话,像这样的学生社团,在淮北一中有20多个。
自2009年淮北一中启动特色高中建设活动以来,本着“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主导思想,学校以“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为依托,在校内引导广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参与各项有益的活动,以此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组建了模拟联合国、天文社、国学社,动漫社、科学联盟、校园电视台等各类学生社团,让学生在学校、市、省乃至更大的舞台上接受培养与锻炼,展示各种风姿与神采。

淮北实验高中学子爱上动手课
在相对偏远的濉溪县濉溪高中,这里的校园文化活动又是另一番情境。学校更加突出“过程”,不做“速成文化”,而做“慢工文化”,不做“纯物文化”,而做“人文文化”,善于承继,敢于创新,体现出对育人工作的尊重。如在“孝文化墙”的建设上,学校没有割断“校史”,而是瞄准了该校“感恩文化”的既往和现实的“特色”,并对其发扬光大;没有“大兴土木”、再造新墙,而是“因陋就简”,利用现有墙体“推陈出新”;没有破金费银、另请高明,而是将建设的“主权”交给了本校的师生……更可贵的是,单就“孝文化墙”的建设,学校就顺势牵出了孝文化征文赛、“孝行”评比、学生绘画和书法技能展示等等,牵出了校本课题的又一篇章,牵出了校园文化的又一亮点……这一切促成了师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方联动,促成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辨和再造,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们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濉溪中学大课间跑操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校园焕发着无限生机和活力。各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红红火火,全市各普通高中素质教育活动有声有色、异彩纷呈。淮北市的普通高中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屡屡摘金夺银:在“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讯飞杯”电脑制作比赛、科技创新大赛和各种艺术特长大赛中,多人次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学校是道美丽的风景,学校是个美丽的希望。淮北市通过探索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教育发展思路,每一所学校都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