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正文
聚焦黄山学院系列报道之二:“四育人” 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发布日期:2013-06-18

  徐锋是黄山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09届毕业生,毕业当年考取黄山市歙县第二批大学生村官。2012年12月24日,徐锋被确诊为肝癌晚期,所幸病情还未扩散,但须尽快实施肝移植手术,仅手术费就需50多万元。得知这一不幸消息后,黄山学院校党委书记徐成钢、校党委副书记叶军一行专程赴杭州看望慰问徐锋并带去慰问金。徐锋是黄山学院优秀的毕业生代表,他的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优秀品质是该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体现。

图片1

黄山学院领导看望该校优秀毕业生—徐锋

  近年来,黄山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文化育人、资助育人、实践育人、党建育人,务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图片1

黄山学院第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菁英班结业

 

文化育人,在特色校园文化中浸润成长

  校园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年来,黄山学院在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方面一直进行着积极探索,并在校园文化精品建设上大胆创新。如今,黄山学院校园文化地域特色鲜明,“一体两翼”的讲坛文化正逐渐被打造成精品。

  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学校园环境文化是大学教育中无声的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黄山学院在校园整体规划、道路命名、景观建设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充分融入徽州文化元素,彰显校园文化的地域特色,让学生在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在校园建筑布局上,学校在新区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高度重视景观的营造,积极发挥环境文化育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浸润中健康成长。本着建设生态校园、和谐校园、人文校园的理念,按照保持徽派的统一风格,彰显徽州人文特色的要求,从整体布局、建筑形体、立面造型、广场布置等方面综合考虑,充分体现徽州地域特色。以徽州十大名人命名校内的主干道路,在教学楼前落成的陶行知雕像,既是徽州文化的集中缩影,也是以这些名人教育启迪今天的学子们,努力学习,为国家做贡献。校园内建立的“徽州文书博物馆”展示了260多件各具特色的徽州文书,通过让学生参观文书博物馆,增强他们保护徽州文化生态的意识,引发他们为传承和弘扬徽州文化作出贡献。在塑造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学校经过反复论证,选用徽州名人陶行知的名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作为校训,旨在倡导教学做人等方面,求真务实,探寻真理,追求真知,做真善美之人。学校精神则概括为“求真求是,博学厚德,百折不挠,负重前行”,以彰显徽州人胡适提出的“努力做徽骆驼”的精神价值。

图片2

黄山学院校领导为“科技支农”国家重点实践团授旗

  打造“一体两翼”讲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高校讲坛文化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文化学术氛围、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积淀高校人文精神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黄山学院讲坛文化建设,按照“一体两翼”的模式进行立体打造,注重发挥讲坛文化的综合效应。以每年举行的三个论坛即书记论坛、辅导员论坛和思政课教师论坛为“一体”,以学校“知行大讲坛”、院部报告会为“两翼”,推进学生思想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三个论坛”旨在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知行大讲坛每年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校友以及有突出贡献的各行各业杰出人物走进校园,举行报告会和专题讲座,使学生在研讨和交流中提升思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该校各种不同层面的讲座近百场,这些讲座既有知识普及、学术交流,也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大学生当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资助育人,在解困助学中激励成长  

  2011年11月,省教育厅收到来自安庆市望江县长岭镇赤湖村民组村民刘生的感谢信。刘生是黄山学院2011级学生刘鹏程、刘鹏飞双胞胎兄弟的父亲,妻子因患恶性肿瘤去世多年,独自一人苦苦支撑着贫寒的家庭。13年前,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两个孩子先后都身患乙型糖尿病,现在每天依靠注射3到4次胰岛素方可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对双胞胎兄弟入学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他们的住宿、学习、生活和医疗服务上都给予特殊照顾。2012年8月,学生处和双胞胎兄弟所在学院领导还前往两兄弟家中进行走访,详细了解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困难,向学生家长介绍了党和政府以及学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反馈了受访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代表学校向他们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黄山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该校学生多数来自边远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25%左右,其中特困学生占9%。长期以来,学校一直高度关心和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在经济投入、机构设置和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加大对全校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力度,同时加大了对困难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关心和指导,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积极向上,顺利地完成学业。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渠道的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社会资助在内的全方位、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为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有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了解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实际困难与需求,学校通过走访和电话慰问的形式给贫困生送去温暖、关怀和信心。2012年,在校领导的亲自带领下,学校及各院部共走访了52个贫困生家庭。通过走访,加强了贫困生的动态管理,深入了解了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拓宽了学校和贫困生家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促进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有效加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图片1

思政课“实践雷锋精神,做文明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实践育人,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成长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社会实践。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黄山学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利用寒暑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不断增进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修满12个实践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不低于2学分,综合素质实践不低于8学分,公益劳动实践不低于2学分。

图片1

黄山学院大学生地区开展实践交流学习活动

  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分实践1和实践2,各24学时1个学分,分别在第二学期与第四学期暑期内进行。实践1结合思政理论课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形式不同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者服务,参加公益劳动等。实践2为暑期社会调查,要求学生深入农村和工厂和社区,通过调研写出调查报告,由思政教研部组织教师批阅并评定成绩计入相应学分。

  2012年3月出台《本科生劳动实践教学实施办法》,将公益劳动纳入社会实践范围。各专业学生利用第二学年课余时间完成劳动实践活动,主要有校园绿化劳动、寝室卫生保洁等,旨在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

党建育人,在模范引领中茁壮成长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坚持把学生党建作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战略任务,不断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党团实践组为载体,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团实践组由院部党总支负责人担任组长,下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均由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小组长,由低年级建党培养对象担任副组长。党团实践组通过开展岗位学雷锋、青春献祖国、义务家教、环境保护、校园卫生清扫、赴福利院劳动及慰问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使他们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带动入党积极分子和全体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建立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发挥学生党员在宿舍管理中的核心和示范作用。校党委组织部出台《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学生党员带领联系宿舍严格遵守各项宿舍管理制度、共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护联系宿舍成员间的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及带领联系宿舍成员共同维持宿舍内务整洁,并起主要带头作用等。与此同时,各院部还在学生宿舍亮出学生共产党员的牌子,推出“共产党员承诺条款”,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图片2

黄山学院举办党团知识竞赛

  加强海外党员管理,夯实基层党建基础。随着学校对外合作办学和交流的不断深入,每年经过选拔,都有师生前往海外大学交流学习。为保障海外交流学习师生党员党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发挥海外师生党员在交流学习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经学校党委认真研究,正式成立了海外党支部,编入机关党总支统一负责管理。通过开展“三个一”即一次重温入党誓词、一次组织谈话、一份党员承诺对出行党员加强出行前的思想教育;通过建立网络交流学习平台和网络组织发展平台促进院部党建负责人、辅导员、组工人员、教师党员的交流与沟通。此外,海外党支部还结合国际、国内和校内热点事件,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支部专题活动,加强对海外党员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徐德平 特约通讯员:郭飞)

 
 
 

新闻中心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在线注册
教育厅官方微博